黄金甲体育
你的位置:黄金甲体育 > 关于黄金甲体育 >
常把3句话挂嘴边的家长,养出的孩子不好惹又受欢迎,你说过吗?
发布日期:2024-11-04 11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在网上看到一个短片,五味杂陈。

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姑娘,在学校里常被同班的几个女生排挤、孤立和欺负。

为了缓和关系、融入集体,小女孩常常会带着零食、糖果,送给她们,像个小跟班似的鞍前马后。

可结果,得到的不是同样友善的对待,而是变本加厉的嘲弄。

许多人不解,为什么她没有选择求助家长或老师呢?

短片的最后2分钟,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。

时间回到幼儿园,小女孩第一次遭受欺负的时候。

当她回到家里,把自己的遭遇告诉妈妈时,妈妈一边忙着接打电话,一边不耐烦的捂住电话听筒,冲着她吼道:“哭什么,为什么偏偏是你被欺负呢?他们怎么不欺负别人呢”?

多么熟悉的话语,多么扎心的打击,多么可怕的逻辑!

从那以后,小姑娘不再向爸爸妈妈哭诉,开始真的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,慢慢地养成了讨好型人格。

但是,无论她怎么做,都似乎像是陷入到了一种魔咒当中:难以受到欢迎,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软柿子拿捏。

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项调研结论:

那些在幼儿园里就遭受过欺凌的孩子,在后续的校园生活中,再次遭遇欺凌的概率更高。

简单来讲,那些首次进入集体就遭遇欺凌事件的孩子,往往脑门上更容易被贴上“软柿子”的标签。

而欺凌者像是有天然的嗅觉,能够敏锐的察觉到对方软弱的一面,从而实施下一步的行为或者动作。

这就是典型的看人下菜碟。

可怕的是,一些家长的错误处理方式,会导致事态升级、愈演愈烈,形成恶性循环。

那么作为家长,该如何做,才能让孩子看起来不好惹,又能更受欢迎呢?

其实,想要做到这些,不在于长篇大论的说教,而在于生活的点滴之中。

如果你也不想让孩子变成被人拿捏的软柿子,不如在日常生活中,把3句话挂在嘴边,能让孩子少吃很多亏。

01.第一句话:你的评价跟我无关

我们常说:童言无忌。

但有时,就是这无所顾忌的表达,可能就是最伤人心的利刃。

这一点,在孩子身上格外明显。

比如穿了个漂亮小裙子,却被其他人以“太胖了,穿着太难看”来嘲讽。

比如学习上很吃力,被其他人用“笨、愚蠢、傻”来羞辱。

比如背了个廉价的书包、坐着公交上下学,被其他人以“家里穷”来戏弄和孤立。

总之,这种事形形色色,但内核都是别人的“恶意评价”。

孩子心智还不成熟,说者无心、听者有意,慢慢就会陷入自证、反思和生气的内耗之中。

所以,作为家长一定要在生活中告诉孩子,任何人的评价,无论是否构成事实,都跟自己无关。

说起这个,想起最近翻红的大冰老师。

他在直播时面对黑粉的谩骂和攻击,心平气和的说过这样一句话:

你说的对,我不是认同你说话的内容,我认同你站在你的角度,只要加上了“我感觉”三个字,说的一切话都是对的。

是啊,任何个人的主观认知,都是站在他的角度上,都是一种“与自己无关”的表达。

我们不需向别人解释,也不需怀疑、改变自己。

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的内心强大,云淡风轻的面对一切,慢慢塑成“不好惹”体质。

小孩子可能不懂,但家长一定要说。

02.第二句话:你的感受最重要

人是可以被驯化的。

年纪越小,被驯化的可能性越大。

之前看过这样一段视频:

5岁的女孩,像往常一样,在小区里跟几个稍大一些的“小姐姐”在一起玩。

可就在他们玩耍的时候,一位路人却发现了不对。

原来,那几个稍大一些的孩子,不但往小女孩身上涂抹乱七八糟的东西,而且还让她跪在她们面前喊“女王”。

更可怕的是,她们让小女孩跟爸爸妈妈要钱,拿给她们,如果不照做,就不带着她一起玩了。

路人察觉不对,立刻告诉了女孩爸爸。

可是就在爸爸要求女儿杜绝跟她们来往的时候,小女孩却崩溃大哭,吵着闹着要跟“小姐姐们”一起玩。

发现没?到了这种程度,就已然可以被定性为驯化了。

小女孩的自我感受模糊,又没有正确的看待事物的能力,只能被那些毒朋友牵着鼻子走。

所以类似于这种情况,家长一定要明确两点。

其一,及时发现问题,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明辨是非的引导。

其二,告诉孩子,你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,只要感觉不适,可以尽情表达,如果对方仍然没有收敛迹象,即刻断绝往来。

孩子的毒朋友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多,但只要出现一个,那么对孩子的认知、情绪、自信心都会带来冲击。

而让孩子牢记自己感受的重要性,是他对自己最好的保护。

03.第三句话:你永远有拒绝别人的权利

说起“拒绝”,或许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,大多家长都没给孩子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。

原因也很简单:中国是人情社会。

所以很多时候,拒绝变得难以启齿,哪怕是触碰到了自己的核心利益,也要强装大方。

在许多人眼里,这就是生存之道。

殊不知,不懂拒绝的生存理念,往往琐屑繁多、内耗不断,甚至对孩子会带来难以愈合的伤疤。

比如,明知道是自己孩子很喜欢的玩偶,却在亲戚朋友的孩子索要时,慷慨相送。

比如,明知道孩子喜欢独处,却偏偏有其他孩子在场时,硬逼着孩子融入集体。

不管是哪一种,只要是以伤害孩子为代价的迎合,那都是委曲求全的道德绑架。

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常常活的艰难,在职场、感情中都颇为掣肘,到最后只能委屈自己,成全别人。

心理学上就有相关的研究表明:

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敢或者缺乏表达,那么成年后,他们很难在争议中表明立场,并且容易在压力之下,做出有悖于心里真实想法的决定。

其实,很多时候,简单干脆又不失礼貌得体的拒绝,就像是为自己设建了一个天然的屏障,它的背后写着“强大”二字,也更容易得到尊重。

所以作为家长,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一定要明白两个问题。

其一,千万不要以身说法,让孩子困在“不懂拒绝”的漩涡里。

其二,告诉孩子,你永远有拒绝别人的权利,要知道,真诚的拒绝,表达自己的想法,比虚假的迎合,更让人舒服。

更重要的是,这样做,你更能做想做的自己。

其实,那些从小不好惹,但又很受欢迎的孩子,往往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,那就是敢于做自己。

比起事事迁就别人,处处讨好求全,敢于做自己的洒脱和强大,更能激起他人的探索和好奇心,也更容易受到尊重和正视。

大家说,对吗?